春节后,一批新能源项目全面启动,加快中国能源绿色低碳发展。在2022年地方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,新能源的建设和开发将被纳入许多地方。例如,2022年河北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“建设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和氢能产业示范市”,“积极发展风能、光电、氢能,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800万千瓦”;浙江省提议“抓紧100亿清洁能源项目建设,启动700万千瓦清洁火电和100万千瓦新储能项目建设,新增风能、太阳能装机400多万千瓦,积极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建设”;内蒙古自治区“加快沙漠戈壁地区大规模新能源开发规划布局,加快源网负荷蓄能和风光储能综合应用示范,扩大风光储氢产业集群,新增2000多万千瓦新能源上网等将可再生能源的装机比例提高到40%。
随着风力发电和光伏储能技术的进步以及风能和太阳能成本的降低,从市场需求和成本效益的角度来看,新能源基础设施的投资具有越来越高的内生回报率。这不仅符合稳定增长的定位,而且可以保证项目有一定的回报率。因此,新能源基础设施具有稳定增长、经济和产业转型以及高质量发展的双重作用。为进一步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高质量建设,协调各项问题,国家发改委、国家能源局牵头建立工作推进机制,实施月度调度,指导地方能源部门和相关中央企业严格按照要求推进基地项目建设。
国家能源局将“加快绿色低碳能源发展”列为2022年能源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,提出加快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,促进东、中、南地区风电光伏的发展和消费,积极推进“三北”地区海上风电集群发展和风电光伏基地发展,关注沙漠,戈壁沙漠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已开始实施“千村千乡风控行动”和“千家万户阳光行动”。积极稳妥发展水电,加快西南地区主要水库、水电站建设,批准一批重大工程开工。有序推进生物质能开发利用。
发展风能、光伏等新能源是推进能源转型、实现“双碳”目标的必然要求。新能源产业技术含量高,产业链长,辐射面广。从上游的原材料生产和准备,到中游的设备制造和组装,再到下游的新能源发电和利用,新能源产业链相对完整,涉及多个相关产业。在政策和市场的驱动下,中国新能源产业链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,涌现出一批全球领先企业。新能源项目的推广有利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,能带来巨大的经济、环境和社会效益。值得注意的是,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近日联合发布了《关于完善绿色低碳能源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》,明确指出“十四五”期间,基本建立促进绿色低碳能源发展的制度框架,形成比较完善的政策、标准、市场和监管体系,加快我国绿色低碳能源的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