媒体9月11日报道,“十四五”期间,我国新能源汽车关键资源——锂矿的勘探取得重大进展。据国新办发布会披露,战略矿产找矿突破已推动我国资源供应能力领先水平。
近日,我国地质勘探领域传来重大突破——一条横贯东西的亚洲锂资源走廊正式浮出水面。这条绵延2800公里的特大型锂成矿带自四川盆地西缘启程,经青藏高原北麓,直抵新疆阿尔金山,串联起川青藏新四省区最富集的锂矿集群。
据勘探团队披露,该成矿带已发现多个世界级锂辉石矿床,仅已探明的氧化锂储量就达650万吨,地质专家预测远景资源量有望突破3000万吨大关。这一发现不仅填补了我国硬岩型锂矿的资源空白,更在青藏高原腹地开辟出继盐湖锂之后的第二大战略资源基地。
值得关注的是,此次找矿突破呈现出多点开花的态势:除主成矿带外,南岭成矿带的湖南临武鸡脚山矿区、松潘-甘孜成矿带的雅江木绒锂矿等相继取得重大进展。数据显示,近三年我国新增锂资源量呈现三足鼎立格局——盐湖锂、锂云母、锂辉石三大类型新增储量均突破千万吨级,推动我国锂资源全球占比从6%跃升至16.5%,一举超越澳大利亚跃居世界第二。
这相当于在地球表面系上了一条战略资源安全带。中国地质调查局专家指出,新发现的成矿带地处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带,独特的构造环境造就了超常规模的锂元素富集。随着勘探工作的深入,这条锂腰带有望持续释放资源潜力,为我国新能源产业构建起自主可控的供应链体系。
